close
胃炎,病人,胃酸,脾胃,百病
提問: 脾胃
●患者性別:男●患者年齡:33●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我最近腹脹、腹疼、瀉肚、反噯氣,經醫院B超檢查:脾輕微腫大、慢性淺表性胃炎。請問病情嚴重嗎?能治好嗎?可適當參加什么體育項目?且該注意什么?
医师解答: 【治療】 一、飲食療法:飲食療法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基礎。飲食應節制,定時定量,食物應易消化且富有營養。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二、消除病因:去除各種可能的致病因素,積極治療可引起胃粘膜損害的慢性疾病; 三、對癥治療,應避免盲目用藥和不合理用藥,應根據不同臨床表現而適當選擇治療藥物; (一)針對胃酸較高者:可給予H2受體阻滯劑,泰胃美、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等,或H+/K+-ATP酶抑制劑,如Losec或奧美拉唑; (二)針對低酸或胃酸正常者:給藥應以胃粘膜?ぜ廖鰨緦蛺鍬粒蚪禾孱榧戀齲殼骯庖延邢部死!⑹┪嫻刃碌奈剛襯け;ぜ劣τ糜諏俅玻梢允實毖≡裼τ? (三)胃動力藥:為避免十二指腸液、膽汁反流及加速胃排空,可選擇應用嗎丁啉或西沙比利; (四)清除幽門螺桿菌: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應積極清除幽門螺桿菌,常用抗生素或膠體鉍劑,其中膠體鉍劑連服4周,對幽門螺桿菌的清除,常可取得滿意效果,如德諾。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中醫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調護,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精神調護:古語云:“百病皆生于郁”,“一有怫郁,百病乃生。”說明了情志失和是許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當然中醫胃病亦不例外。其實,在《內經》時代就有了情志致病的相關記載,如“思傷脾”“怒則氣逆,甚則嘔血飧泄”等。現代醫學目前亦證實了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生和病情變化均和情志息息相關。故對慢性淺表性胃炎進行精神調護是非常重要的。   《內經》云:“觀其志意,與其病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開之以其所苦。”及后代醫書中“善養其病者,調之、護之,務期安靜,醫藥有當,自能速去。”均告訴我們對于本病不僅需要醫藥治療,而且需要情緒、心理等諸多方面調護加以配合。廣大醫者應有高度同情心,關心體貼病人,想病人之所想,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減輕和消除病人的心理負擔,平息和緩解病人長期憂郁、急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只有這樣才會大大避免本病的發生和提高臨床療效。   飲食調理: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和腐熟水谷,與脾相合,共化氣血,以養周身。食有不慎,則極易損其功能,礙其升降。故慢性淺表性胃炎辨證調護中,飲食調理亦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 “食養”和“食療”兩個方面①飲食有節:早在《內經》就認識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生病起于過用”,“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故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應避免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醇酒濁乳、辛辣香燥刺激之品;宜食清淡、富有營養,軟硬寒熱得宜。同時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病從口入”。②配合食療:《素問·臟氣法時論篇》云:“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可見祖國醫學十分重視食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食療,宜結合病人的體質,疾病屬性來進行。如脾胃虛寒之人,平素宜食生姜、胡椒等溫中散寒之品;胃陰不足之人,宜食百合、梨、藕、蜂蜜、牛奶等甘潤生津之品;氣滯不和的患者,可多用蘿卜、金橘餅、橘皮等;而脾胃虛弱者,宜以紅棗、山藥、蓮子肉等品為輔助。   生活調攝:《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因而調攝情志,節制飲食,動靜結合,勞逸適度,順應四時……對防治慢性淺表性胃炎有重要意義。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調護細節雖多,但重要一個原則是“時時顧護胃氣”。胃氣一敗,百病由生;胃氣得養,氣血化生,內能和調于五臟六腑,外能灑陳于營衛經絡,有利于恢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al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